当前位置: 首页 >动态信息 >通知公告

辽宁锦城石化有限公司典型奖励案例

一、发现和举报隐患奖励的具体做法

1. 设立奖励制度。制定明确的发现和举报隐患奖励制度,规定员工发现、报告并处理典型隐患的奖励标准和审批程序。包括奖金奖励、表彰荣誉等多种形式,以激励员工积极参与隐患排查和治理。

2. 培训和宣传。公司通过线上线下授课的方式加强对员工的技能知识培训,使其了解隐患的种类、识别方法和报告途径。同时,通过内部通告宣传、会议、交接班等形式,广泛宣传隐患奖励制度和发现举报奖励案例,提高员工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3. 隐患识别与报告。充分发挥一线员工岗位优势,在日常工作中一旦发现隐患,应立即向车间负责人汇报,车间负责人向公司相关部门等逐级报告公司设立了发现和举报电话、邮箱和公示牌等多种专门的隐患报告渠道,确保员工能够便捷、快速地报告隐患。

4. 隐患核实与奖励。公司对员工报告的隐患进行核实,确认其真实性和有效性。经确认隐患存在,公司根据奖励制度给予员工相应的奖励,并公示奖励结果并到各车间宣贯,树立榜样,鼓励更多员工参与,及时消除安全风险和隐患。

5.举一反三隐患排查。对发现的隐患,所在单位和主管部门牵头形成报告,逐级汇报。全公司学习报告内容,并开展举一反三类比排查,消除风险和隐患苗头。

二、发现和举报隐患奖励达到的成效

1. 提高员工安全意识。通过落实和宣传发现和举报隐患奖励制度,员工的安全意识得到显著提高,他们更加关注身边的安全问题,积极参与隐患排查和治理。

2. 减少安全事故发生。隐患奖励制度有助于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从而有效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公司的生产安全和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3. 提升企业形象和竞争力。公司在实施隐患奖励制度的同时能够获得更高的社会认可度,树立良好的公司形象,营造好的安全管理氛围。同时,注重安全管理的做法也有助于提升公司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综上所述,辽宁锦城石化有限公司在发现和举报隐患奖励的做法多种多样,充分体现关键在领导、重点在基层,核心在于制度的制定和执行的优良管理模式。通过有效的奖励机制,可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为公司的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三、典型奖励案例

典型奖励案例一:锦城石化所属分公司中海沥青(营口)有限责任公司润滑油车间田建波同志发现一段汽提塔塔体泄漏隐患。

2024年1月23日上午10时15分,润滑油车间员工田建波巡检至分馏区三层平台,发现一段汽提塔(T1101)进料平台支撑处保温外皮有油渗出并伴有轻烟,该部位操作温度在240~248℃之间,且含有少量硫化氢气体,存在火灾和中毒等风险,因隐患发现及时、现场处置得当,避免了一起泄漏着火事故的发生。

本次隐患的及时发现充分表现出田建波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善于细致观察的能力,根据《中海沥青(营口)有限责任公司HSE奖惩细则》规定,经公司讨论决定,对本次隐患的发现者田建波同志奖励10000元,并进行通报表扬,以兹鼓励!

典型奖励案例二: 锦城石化所属分公司盘锦浩业化工有限公司孟祥成、金子浩、王海涛三名同志发现压缩机缸套裂纹隐患。

2024年8月9日,加裂装置新氢压缩机C1002B机三级卸荷器维修完成后,车间设备员孟祥成安排人员对压缩机气密试压,当班员工金子浩,对压缩机整体气密反复检查,发现缸盖右下侧有一处漏点,并用记号笔标注位置,及时上报班长。车间在处理后,8月11日进行气密复测,仍存在漏点,车间研判对三级气缸进行拆检。8月13日15时,机修车间王海涛将三级气缸盖拆除后,发现气缸钢套边缘锁定螺母处有损坏,同时进一步排查缸体,发现缸套顶部有裂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加制氢车间设备员孟祥成和操作工金子浩两名同志,在加裂装置新氢压缩机机组气密过程中严格把关,以“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发现压缩机存在安全隐患。

机修车间班长王海涛同志工作严谨、态度认真,凭借“火眼金睛”能力,发现了新氢压缩机C1002B台三级气缸的缸套存在纵向裂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避免隐患扩大造成设备事故。

为奖励孟祥成、金子浩、王海涛三名同志这种负责的工作责任心,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根据浩业化工《对发现、举报和消除事故隐患行为分类奖励的规定(试行)》中I类事故隐患奖励办法,经公司研究决定对发现人奖励如下:

1.奖励加制氢车间设备员孟祥成1000元;

2.奖励加制氢车间员工金子浩4000元;

3.奖励机修车间班长王海涛5000元。

同时公司号召全体员工要向三名同志学习,发扬严谨求实、高度认真的工作作风,切实增强安全意识,扎实做好本职工作,做发现各项隐患的“安全吹哨人”,各部门、车间管理人员要提升一线员工发现隐患的能力,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为公司的安全生产奠定强有力的基础。

关闭 打印
上一篇: 辽宁石化公司员工隐患发现奖励
下一篇: 标准化公示20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