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动态信息 >动态要闻

应急局发布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风险提示

发布日期:2025-07-15 浏览次数:55

随着当前气温升高,各类有毒有害气体容易蒸发聚集,有限空间作业时若防护不到位,极易引发有限空间中毒事故。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者部分封闭,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人员可以进入作业,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的空间。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仓库、地窖、污水井/池、下水道、化粪池、沼气池等;储藏室、酒糟池、发酵池、蓄水塔/池、垃圾站、冷库、粮仓、料仓等;船舱、贮罐、车载槽罐、冷藏箱、压力容器、烟道、管道、锅炉、反应塔/釜等都属于有限空间。有限空间的主要风险包括缺氧窒息、燃爆、中毒、淹溺、高处坠落、坍塌、掩埋、机械伤害、物体打击、灼烫、触电等。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风险防范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定期对有限空间进行辨识,建立有限空间管理台账,明确有限空间数量、位置以及危险因素等信息,并及时更新。

二、在有限空间出入口等醒目位置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并在具备条件的场所设置安全风险告知牌。

三、对可能产生有毒物质的有限空间采取上锁、隔离栏、防护网或者其他物理隔离措施,防止人员未经审批进入。

四、配备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气体检测报警仪器、机械通风设备、呼吸防护用品、全身式安全带等防护用品和应急救援装备,并对相关用品、装备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和定期检测,确保能够正常使用。

五、有限空间作业审批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和应急救援人员未经安全培训合格,不得参与有限空间作业。

六、严格落实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制度和“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要求,未经审批人批准或未经通风和检测合格,任何人员不得进入有限空间作业。检测的时间不得早于作业开始前30分钟。

七、作业前,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交底,对通风、检测和必要的隔断、清除、置换等风险管控措施逐项进行检查,确认防护用品能够正常使用且作业现场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装备,确保各项作业条件符合安全要求。

八、作业过程中,安排专人对作业区域持续进行通风和气体浓度检测。作业中断的,作业人员对作业区域重新通风、气体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入。

九、监护人员全程进行监护,与作业人员保持实时联络,不得离开作业现场或者进入有限空间参与作业。

十、发生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后,立即按照现场处置方案进行应急处置,组织科学施救,严禁未做好安全措施盲目施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