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top_img.png

刘铁民:统筹发展和安全,做好应对战略级风险的准备

发布时间:2021-10-10 浏览次数:296

能否有清醒认识,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与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防控能力,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将深刻考验着各级党政领导干部

日前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强调,当前,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防范风险挑战”。8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时指出,要“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勇于开顶风船,善于转危为机,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这些重要指示和讲话,全面阐述了我们当前发展中面临的困难以及将要迎接的挑战,那就是“逆风逆水”,可谓困难艰巨、形势复杂、历史罕见。这要求我们做好思想和行动等方面的多重准备,必须逆势而行、逆水行舟。一个重中之重就是统筹好发展和安全,着力增强自身竞争能力、风险防控能力,方能炼就金刚不坏之身。

习近平总书记不止一次在专家面前讲困难讲挑战,在多个场合反复讲,从多个角度深入讲。这些论述与总体国家安全观一脉相承,相关指示高度凝练,涵盖了政治、经济、社会各个领域。怎么看待当前应急管理工作的危与机?怎么化危为机?应急管理人员要高度重视,认真学习领会,在统筹发展和安全上下力气,提升自身看形势、干工作的要求和标准。

在“十一五”到“十三五”规划中,主要阐述的是经济发展目标,包括明确指导思想、目标原则、重大举措等,关于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方面的专门篇章,所占比重并不大。在“十四五”规划中,预计社会发展、社会治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将占据更多更大的篇幅。这深刻反映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也说明中国发展到现阶段,社会发展、社会治理需要各方更加重视、深入研究,这对有力、顺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意义极其重大,作用至关重要。

统筹发展和安全,就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自推进机构改革以来,应急管理人在保平安、促发展、见实效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距离中央的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的差距,还有很多努力的空间;在各地应急机构改革推进方面,物理相加推进比较快,但在产生化学反应、推进结构性进步这一块,还需要进一步发力强化。要提升认识,明确应急管理、安全生产与发展的关系;要加强统筹,找准应急管理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定位。在实践中,不能就事论事,简单将某起事故看成一家企业主体责任的不落实,把某起自然灾害看成一个局部、一段时间、个别领域突然遭遇的突发事件。如果认识不高,就容易陷入事务主义,抓不住工作的重点,整日忙忙碌碌,成绩却难如人意。

自机构改革以来,我们一路迎接各种挑战。此次疫情来袭后,国际国内形势发生巨大变化。与防控“非典”疫情相比,在应对此次疫情过程中,上至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下至各级党委、政府的指挥协调,乃至各相关职能部门、专业机构和广大人民群众各尽所能,在科学有效应对方面,更显科学、从容,实现了“有力、有序、有效”。这反映出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了明显提升,在应对重大危机方面更自信,整个国家和社会发展态势更富有韧性。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当前存在的困难。比如中美贸易战,对国内的安全形势影响非常大,经济下行,企业生存发展压力增大。在多重压力下,企业会自觉不自觉地放松对安全风险的治理,减少对安全生产的投入。对企业来说,思想麻痹放松、减少安全投入,将是一个持续过程,也许不会马上出事故,但站在更高角度、从更长时间看,这种状态持续的时间越长,事故风险尤其是重特大事故风险就会越高。能否有清醒认识,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与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防控能力,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将深刻考验着各级党政领导干部。

重特大事故是安全生产领域的“黑天鹅”,黎巴嫩大爆炸是近期的典型案例。2015年发生的天津港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与这起事故有不少相似之处。吸取事故教训,做好相应的风险准备非常有必要。在新形势下,一旦再次出现这样大的突发事件,应对时会遇到更多更大的困难和挑战。一定要从思想、制度、体制机制上,做好周密准备。今后,应急管理最核心的工作就是做好应对战略级风险的准备。所谓战略级风险,就是那种破坏力极其强大、情况极其复杂、应对极其困难,会对整个国家、整个经济社会发展造成重大冲击,甚至引发停滞可能的风险。

在应对战略级风险方面,可以采用一些国际上各方认可和国内实践证明比较好的一些制度、方法,加强重大突发事件情景构建与应急准备,把此次疫情应对中的相关经验固化成制度。比如,某地一栋居民楼发生火灾,后果可能很严重,但它对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还很有限,按现有的体制机制是能够加以应对的。但是,如果发生唐山、汶川那样的大地震,或者发生像黎巴嫩这样的大爆炸,现有的应对准备机制明显严重不足。安全生产应对的是什么?基本是“灰犀牛”事件,是可以监测预警的。应急管理领域的重大灾难,往往是随机、离散的小概率事件,很难有效预防、预警。

在危机应对方面,要特别警惕“浴盆曲线”的出现。“非典”疫情发生之后,全国投入巨额资金建立了传染病报告系统,但随着时间推移,加上一直没有发生疫情,这一系统并未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有的地方就削减了投入,直至不再投入。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方面也应警惕这种可能。当前,一些地区对相关工作的重视,是在重大突发事件,比如,事故、灾难发生之后,属于灾难驱动型。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重视会慢慢减弱,直至归于平常,然后再等待下一次突发事件发生,重新重视起来,再加大投入。在这种灾难驱动模式下,重视程度下行到底的时候,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领域的治理能力在最底层运行。对国家和社会来说,这是极其危险和糟糕的,会给各方造成很大损失。按照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根据各方的安全管理能力,事故发生的风险一定会逐渐得以控制,但是完全杜绝特大事故发生是很难做到的。所以,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隐患治理、风险防范一定要坚持底线思维。(本文由本报记者杨金中根据采访录音整理)

foot_img_01.png

主办单位:盘锦市应急管理局 版权所有:盘锦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2111000041 ICP备案序号:辽ICP备2023000575号-1 辽公网安备21112302000065号

联系电话:0427-2812330

foot_img_02.png